100%

卷五百四十 ◎礼仪部十九

 

  ○冠

  《仪礼》曰:士冠礼:筮於庙门,(郑玄注云:筮者告於庙,重成人之礼。)主人玄冠、朝服、缁带、素韠,即位於门东西面。筮人即席,坐西面。卦者在左。卒筮书卦,执以示主人。筮人还东面,旅占卒,进告吉。前期三日筮宾,如求日之仪。(筮宾,筮其可使冠子者。)乃宿宾,宾许。厥明夕为期,於庙门之外,主人立於门东,兄弟在其南。摈者请期。宰告曰:质明行事。夙兴,设洗,陈服於房中西墉下。爵弁,服纁裳、纯衣、缁带、韎韐。皮弁,服素积、缁带、素韠。玄端,玄裳,黄裳,杂裳。缁带爵韠。缁布冠。主人立於阼阶下,兄弟立於洗东。将冠者,出房南面。赞者奠纚笄栉于筵南端。彻皮弁冠栉筵,入于房。筵於户西南面。冠者就筵西拜受觯。冠者奠觯於荐东,筵北面坐。取脯,降自西阶,适东壁,北面见於母。(时母在闱门之内,妇人入庙由闱门。)母拜,受子拜;送母,又拜。宾降直西序东面,主人降,复初位。冠者立於西阶东南面。宾字之,冠者对。宾出,主人送於庙门外。请醴宾就次。(此醴当作礼。礼宾者,谢其自勤劳。)冠者见於兄弟,兄弟再拜,冠者答拜。入见姑姊如见母。(如见母者,亦北面,姑姊不拜也。不见妹,妹卑也。)乃易服,服玄冠、玄端、爵韠。奠贽见於君,遂以贽见于乡大夫乡先生。若孤子,则父兄戒宿;若庶子,则冠於房外南面,遂醮焉。始加祝曰:"令月吉日,始加元服。弃尔幼志,顺尔成德。寿考惟祺,介尔景福。"再加曰:"吉月令辰,乃申尔服。敬尔威仪,淑慎尔德。眉寿万年,永受胡福。"三加曰:"以岁之正,以月之令,咸加尔服。兄弟具在,以成厥德。黄耇无疆,受天之庆。"醴辞曰:"甘醴惟厚,嘉荐令芳。拜受祭之,以定尔祥。承天之休,寿考不忘。"醮辞曰:"旨酒既清,嘉荐亶时。始加元服,兄弟具来。孝友时格,永乃保之。"再醮曰:"旨酒既湑,嘉荐伊脯。乃申尔服,礼仪有序。祭此嘉爵,承天之祜。"三醮曰:"旨酒令芳,笾豆有楚。咸加尔服,肴升折俎。承天之庆,受福无疆。"字辞曰:"礼仪既备,令月吉日,昭告尔字。爰字孔嘉,髦士攸宜。宜之於假,永受保之。"

  《大戴礼·逸礼》曰:太子既冠,成人,免於师传,则有司过之;史有亏膳之宰,太子有过,史必书之。

  《礼记·郊特牲》曰:始冠,缁布之冠也。大吉冠布,齐则缁之。嫡子冠於阼,以著代也;醮於客位,加有成也;三加弥尊,喻其志也;冠而字之,敬其名也。无大夫冠礼,而有其婚礼。古者五十而后爵,何大夫冠礼之有?诸侯之有冠礼也,夏之末造。(言下初以上。诸侯虽有幼而即位者,犹以士礼冠,五十而爵命。)

  又曰:始冠缁布,自诸侯下达,冠而敝之可也。(本古耳,非时王之法服也。)

  又曰:曾子问曰:"将冠子,冠者至,揖让而入,闻齐衰、大功之丧,如之何?"(冠者,宾及赞者。)孔子曰:"内丧则废;外丧则冠而不醴,彻馔而扫,即位而哭。如冠者未至,则废;(内丧,同门也。不醴,不醴子也。其废者,丧成服,因丧而冠。)如将冠子而未及期日,而有齐衰、大功、小功之丧,则因丧服而冠。"(废吉礼,而因丧冠俱成人之服。及,至也。)"除丧不改冠乎?"孔子曰:"天子赐诸侯大夫冕弁,服於太庙,归设奠,服赐服,於斯乎有冠醮,无冠醴。(酒为醮。冠礼醴重而醮轻。此服赐服,酌用酒,尊赐也。不醴,明不为改冠。改冠当醴之。)父没而冠,则已冠,扫地而祭於祢,已祭而见伯父、叔父,而后飨冠者。"(飨谓之礼。)

  又《冠义》曰:冠而后服备,服备而后容体正,颜色齐,辞令顺。(言服未备者,未可求以三始也。童子之服采衣紒。)故曰,冠者,礼之始也。是故古者圣王重冠。古者冠礼,筮日筮宾,所以敬冠事;敬冠事,所以重礼;重礼,所以为国本也。(国以礼为本。)故冠於阼,以著代也。醮於客位,三加弥尊,加有成也。(阼谓主人之北也。适子冠於阼,若不醴,则醮用酒於客位,敬而成之也。户西为客位,庶子冠於房中外,又因醮焉不代父也。冠者初加缁布冠,次加皮弁,次加爵弁。每加益尊,所以益成也。)

  又曰:冠者礼之始也,嘉事之重者也。是故古者重冠。重冠,故行之於庙。行之於庙者,所以尊重事,尊重事,而不敢擅重事。不敢擅重事,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。(嘉事,嘉礼也。宗伯掌五礼,有吉礼,有凶礼,有宾礼,有军礼,有嘉礼。而冠属嘉礼。《周礼》曰: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也。)

  《左传·襄公》曰:晋侯以公宴於河上,问公年。季武子对曰:"会于沙随之岁,寡君以生。"晋侯曰:"十二年矣。是谓一终。一星终也。国君十五而生子。冠而生子,礼也。(冠,成人之服,故冠而生子。)君可以冠矣。大夫盍为冠具?"武子对曰:"君冠,必以祼享之礼行之,(祼谓祼鬯酒也。享,祭先君。)以金石之乐节之,以先君之祧处之。今寡君在行,未可具也。请及兄弟之国而假备焉。"晋侯曰:"诺。"公还,及卫,冠於成公之庙,假锺磬焉,礼也。

  《家语》曰:邾隐公既即位,将冠,使大夫因孟懿子问礼於孔子。孔子曰:"其礼如世子之礼。"懿子曰:"天子未冠即位,长亦冠乎?"孔子曰:"古者,王世子虽幼而即位,则尊为人君。尊为人君,治为成人之事者也,何冠之有?"懿子曰:"然。然则诸侯之冠,异天子与?"孔子曰:"君薨而世子主丧,是亦冠也,与人君无殊也。"懿子曰:"今邾君之冠,非礼乎?"孔子曰:"诸侯之有冠,礼也。夏之末造也。有自来矣,今无讥焉。"

  又曰:成王年十有二而嗣立。明年六月,冠成王而朝于祖庙,以见诸侯。周公命祝雍作颂,曰:"祝王辞达,而勿多也。"祝雍辞曰:"使王近於民,远於年,啬於时,惠於财,亲贤而任能。"其颂曰:"令月吉日,王始加元服。去王幼志,乃心衮职。钦若昊王,六合是式,率尔祖考,烝烝无极。"

  《国语》曰:赵文子冠,(谓以士礼始冠也。)见韩献子。献子曰:"戒之,此谓成人。成人在始与善。始与善,进不善蔑由至矣。(蔑,无也。)始与不善进,善亦蔑由至矣。如草木之产也,各以其物。人之有冠,犹宫室之有墙室。粪除而已,又何加焉?"(粪除,喻自脩洁。)

  《汉书》曰:惠帝元年,冠,赦天下,除挟书律。

  又曰:宣帝五凤元年,皇太子冠。太后赐丞相以下帛,赦徒作杜陵者。

  《续汉书》曰:安帝、灵帝加元服,并大赦,赐公卿金帛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马防子钜为常从小侯。六年正月,齐宫中。上欲冠钜,夜拜为黄门郎,御章台下殿,陈鼎俎,自临冠之。

  《晋书·礼志》曰:江左诸帝将冠,金石宿设,百僚陪位。豫於殿上铺大床,御府令奉冕帻簪导衮服,以授侍中、常侍。太尉加帻,太保加冕。太尉跪读祝文曰:"令月吉日,始加元服。皇帝穆穆,思弘衮职。钦若昊天,六合是式。率尊祖考,永永无极。眉寿惟祺,介兹景福。"

  谯周《丧服图》曰:男子幼娶必冠,女子幼嫁必笄。礼之则从成人,不为殇。

  《礼论》曰:王彪之以为礼冠自卜日,不必以三元也。

  又《礼》:夏冠用葛屦,冬冠用皮屦,明无定时也。

  后汉应亨《赠四王冠诗》曰:永平四年,外弟王景系兄弟四人并冠,故贻之诗。曰:济济四令弟,妙年践二九。令月惟吉日,成服加元首。虽无兕觥爵,杯醮传旨酒。

  后汉黄香《天子冠颂》曰:以三载之孟春,建寅月之上旬,皇帝将加玄冕。简甲子之元辰,厥日王於太皞,厥时叶於百神。既臻庙而成礼,乃回軨而反宫。正朝以享宴,撞太蔟之庭锺。祚蕃屏而鼎辅,暨夷裔之君王。咸进酌于金罍,献万年之玉觞。

  萧子范《冠子箴》曰:是月惟令,敬择良辰,式遵士典,谘筮於宾。嘉宾受锡,醮酒方陈。礼庄尔质,德成尔身。

  梁沈约《冠子祝文》曰:蠲兹令日,元服肇加;成德既学,童心自化。行之则至,无谓道败。敦以秋实,食以春华。无耻下问,乃致高车。子孙千亿,广树厥家。

  ○婚姻上

  《易·归妹·九四》曰:归妹愆期,迟归有时。(夫以不正无应而适人也。必须彼道穷尽,无所与交,然后乃可以往。故愆期迟归,以待时也。)

  又《咸卦》曰:咸,亨,利贞,取女吉。(山泽以气通,男女以礼感,男女初嫁之象,所以为礼。)《彖》曰:咸,感也。柔上而刚下,二气感应以相与,止而说。男下女,是以"亨利贞,取女吉"也。天地感而万物化生,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。(万物感阳气而生,民感圣人之化而和。悖政感天而生。)

  《毛诗·鹊巢·何彼秾矣》曰:《何彼秾矣》,美王姬也。虽则王姬,亦下嫁於诸侯,犹执妇道,以成肃雍之德也。

  又《国风》曰:《谷风》,刺夫妇失道也。卫人化其上,淫於新婚而弃其旧室,夫妇离绝,国俗伤败焉。习习谷风,以阴以雨。僶俛同心,不宜有怒。德音莫违,及尔同死。

  又曰:《绸缪》,刺晋乱也。国乱则婚姻不得其时焉。(不得其时,谓不及中春之月。)

  又曰:《东门之杨》,刺时也。婚姻失时,男女多违,亲迎女犹有不至者也。东门之杨,其叶牂牂。(兴也。牂牂然盛貌,言男女失时不逮秋冬。笺云:杨叶牂牂,三月中也。兴者,言时晚也。失仲春之月。)婚以为期,明星煌煌。(期而不至也。笺云:亲迎之礼以婚时,女留他色,不肯时行,乃至大星煌煌也。)

  又曰:《有狐》,刺时也。卫之男女失时,丧其妃耦焉。古者国有凶荒,则杀礼而多婚,会男女之无夫家者,所以育人民也。(育,生长也。)

  又《小雅》曰:《我行其野》,刺宣王也。(刺其不正嫁娶之数而有荒政,多淫婚之裕。)我行其野,蔽芾其樗。婚姻之故,言就尔居。(樗,恶木也。笺云:樗之蔽取芾始生。谓仲春之时,嫁娶之月,妇之父、婿之父相谓婚姻言我也。我乃以此二父之命,故我就女居,我岂其无礼来乎?责之也。)我行其野,言采其遂。婚姻之故,言就尔宿。

  又《文王·大明》曰:贽仲氏任,自彼殷商,来嫁於周,曰嫔於京。(贽国,任姓也。贽国之中女也。王季,大任之子、文王父也。大任从殷商之畿内嫁为妇于周之京,配王季,共行仁义之德,同志意也。)

  《大戴礼·逸礼》曰:子孙娶妻嫁女,必择孝梯世世有行义者。是则其子孙慈悌孝爱,不敢淫暴。党无不善,三族辅之。故凤皇生而有仁义之意,虎狼生而有贪戾之心。呜呼,戒之哉!无养乳虎,将伤天下。

  《仪礼》曰:记士婚礼,凡行事,必用昏昕,受诸一祢庙,辞无不腆,无辱。挚不用死,皮帛必可制。腊必用鲜,鱼用鲋,必殽全。

  《礼记·曲礼上》曰:男女非有行媒,不相知名。(见媒往来传婚姻之言,乃相知姓名。)非受币,不交不亲。故书日月以告君,斋戒以告鬼神,为酒食以召乡党寮友,以厚其别也。娶妻不娶同姓,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。

  又《曲礼下》曰:纳女於天子曰备百姓,於国君曰备酒浆,於大夫曰备洒扫。(纳女犹致女也。)

  又《曾子问》曰:孔子曰:"嫁女之家,三夜不息烛,思相离也;(亲骨肉也。)娶妇之家,三日不举乐,思嗣亲也。"(重世变也。)

  又《郊特牲》曰:夫婚礼,万世之始也。娶于异姓,所以附远厚别。币必诚,辞无不腆,(诚,信也。腆犹膳也。)告之以直信。(直,正也。二者所以杀妇正直也。)信,事人也;信妇德也。一与之齐,终身不改,故夫死不嫁。男子亲迎,男先於女,刚柔之义也。天先乎地,君先乎臣,其义一也。执贽以相见,敬章别也。男女别,然后父子亲;父子亲,然后义生;义生然后礼作,然后万物安。无别无义,禽兽之道也。婿亲迎授绥,亲之也。亲之也者,敬之也。敬而亲之,先王之所以得天下也。出乎大门而先,男帅女,女从男,夫妇之义由此始。妇人,从人者也。幼从父兄,嫁从夫,夫死从子。

  又《杂记下》曰:纳币一束,束五两,两五寻。(纳币谓婚礼纳征也。十个为束,贵成数也。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。八尺曰寻,则每卷二束也。合之谓四十尺,谓之<匚人>,由匹偶之云也。)

  又《祭统》曰:国君娶夫人之辞曰:"请君之玉女,与寡人共有敝邑,事宗庙社稷。"此求助之本也。

  又《经解》曰:婚姻之礼废,则夫妻之道苦,而淫僻之罪多矣。

  又《哀公问》曰:哀公问於孔子曰:"敢问为政如之何?"孔子对曰:"古之为政,爱人为大,所以治爱人,礼为大。所以治礼,敬为大。敬之至矣,大婚为大。大婚既至,冕而亲迎,亲之也。"公曰:"冕而亲迎,不己重乎?"(已犹大也。怪亲迎乃服祭服也。)对曰:"合二姓之好,以继先圣之后,以为天地、宗庙、社稷之主,君何谓己重乎?天地不合,万物不生。大婚,万世之嗣也。君何谓己重焉!"

  又《婚义》曰:婚礼者,将合二姓之好,上以事宗庙,而下以继后世也,故君子重之。是以婚礼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(致礼币为征信也。)请期,(求请迎之吉也。)皆主人筵几于庙,而拜迎于门外。入,揖让而升,听命于庙,所以敬慎重、正婚礼也。父亲醮子而命之迎,男先于女也。子丞命以迎,主人筵几于庙,而拜迎于门外。婿执雁而入,揖让,升,再拜奠雁。盖亲授之于父母也。

  又《外传》曰:古者谓婚姻为兄弟,因成兄弟之义也。婿曰婚,以昏时往;妇曰姻。(因婿之来则从之而去。)又婿之父曰姻,妇之父曰婚。(《尔雅》:取其内外父党之新者。)婿者,阳也;妇者,阴也。日往而阴气至也。(昏时日往则月来,阳往阴来之义。)

  又曰:夏殷五世之后则通婚姻。周公制礼,百世不通,所以别禽兽也。

  《左传·文公上》曰:逆妇姜於齐。卿不行,非礼也。

  又《成下》曰:晋侯使吕相绝秦,曰:"昔逮我先君献公及穆公相好,戮力同心,申之以盟誓,重之以婚姻。天祸晋国,文公如齐,惠公如秦。"

  又:晋侯使吕相绝秦,曰:"白狄及君同州,君之仇雠,而我之婚姻也。君来赐命曰:'吾与汝伐狄。'寡君不敢顾婚姻,畏君之威而受命於使。"

  又《成下》曰:声伯之母不聘。(不聘,无媒礼。)穆姜曰:"吾不以妾为姒。"生声伯而出之,嫁於齐。

  又《定上》曰:楚昭王败,锺建负季羋以逃。王将嫁季羋,辞曰:"所以为女子,远丈夫也。锺建负我矣。"以妻锺建。

  又《哀上》曰:刘氏范氏世为婚姻。(刘氏,周卿士。范氏,晋大夫。)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五百四十一 ◎礼仪部二十

 

  ○婚姻下

  《论语》曰:子谓公冶长可妻也。虽在缧绁之中,非其罪也。以其子妻之。子谓南容,邦有道,不废;邦无道,免於刑戮。以其兄之子妻之。(冶长,弟子,鲁人也。南容,南宫縚也。)

  《尔雅》曰:女子子之夫为婿。婿之父为姻,妇之父为婚。妇之父母、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。

  《国语》曰:董叔将娶於范氏。叔向曰:"范氏富,盍已乎?"曰:"欲为系援焉。"(系援,欲自结连於大援也。)他日,董祈愬之於范献子,曰:"不吾敬也。"献子执而纺之。(纺犹悬也。悬於庭之槐也。)叔向过之,曰:"子盍为我请乎?"叔向曰:"求系既系矣,求援既援矣,欲而得之,又何请焉?"

  《家语》曰:伯夏生叔梁纥,叔梁纥娶於鲁施氏,生女九人,无男。叔梁纥曰:"虽有九女,是无子也。"乃求婚於颜氏。颜氏有三女,小曰征在。颜父问三女曰:"邹大夫虽父祖为士,然先圣之裔也。今其人身长九尺,武力绝伦,吾甚贪之。虽年长性严,不足为疑。三子孰能为之妻?"二女莫对,征在进曰:"从父所制,将何问焉?"父曰:"即尔能矣。"遂以妻之。

  又曰:男子二十而冠,有为人父之端;女年十五许嫁,有适人之道。群生闭藏乎阴而为化育之始。圣人因时以合偶男女,穷天数也。霜降而妇功成,嫁娶者行焉。(季秋霜降,嫁娶者始於此。)水泮而农桑起,婚礼杀於此焉。

  《龙鱼图》曰:以卖马钱娶妇,令多恶病,夫妻离别。

  《汉书》曰:陈平邑中有富人张负,有女孙五嫁,夫辄死,人莫敢娶。平欲得之。邑中有大丧,平家贫,侍丧,以先往后罢为助。张负既见之丧所,独视伟平。平亦以故后去。随平至其家,家乃负郭穷巷,以席为门,然门外多长者车辙。张负欲以女孙与平,其子仲曰:"平贫,奈何与之女?"负曰:"固有美如陈平长贫贱者乎?"卒与女。平贫,乃假贷币以聘,与酒肉之资以内妇。

  又曰:张耳,大梁人也。少时及魏公子无忌为客,尝亡命游外黄。外黄富人女甚美,嫁庸奴,亡其夫,去抵父。客素知张耳,谓女曰:"必欲求贤夫,从张耳。"女听为请,决嫁之。女家厚奉给耳,耳以故致千里客及官魏外黄令。陈馀亦大梁人,好儒术,游赵。苦陉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。

  又曰:张放得幸成帝。放取皇后弟平恩侯许嘉女,上为放供帐甲第,充以乘舆服余饰,时号为"天子娶妇,皇后嫁女"。

  又曰:王闳妻父萧咸为中郎将,董贤父恭慕之,欲以贤为弟求婚。咸恐,私谓闳曰:"董公为大司马,册文云:'允执其中。'此尧禅舜之文,长老见者,莫不心惧。此岂家子所能堪耶?"闳性有智略,闻咸言,心亦悟。乃还报谦远之意。恭不悦。

  又曰:郑崇字子游,本高密大族,世与王家相嫁娶。

  《后汉书》曰:袁术僣乱,曹操托杨彪与术婚姻,诬以欲图废置,奏收下狱,劾以大逆。孔融闻之,不及朝服,往见操曰:"杨公四代清德,海内所瞻。《周书》'父子兄弟,罪不相及',况以袁氏归罪杨公。"操曰:"此国家之意。"融曰:"假使成王杀召公,周公可得言不知邪?"操遂理出彪。

  《魏志》曰:王褒与管彦男女各始生,许为婚。彦为西夷校尉,褒女更许人。彦弟馥问褒,褒曰:"贤兄葬父於洛阳,随母还临淄,用意如此,何婚之有?"

  《魏氏春秋》曰:司空东莱王基,当世大儒,岂不达礼,而纳司空王忱女,以姓同源异故也。

  又曰:陈矫本刘氏子,出嗣舅氏,而婚於本族。徐宣每非之,廷议其阙。太祖以矫才量,欲全之,乃下令曰:"丧乱以来,风教凋薄。谤议之言,难同褒贬。自建安五年已前,一切勿论。其以断前诽议者,以其罪罪也。"

  《魏志》曰:桓楷字伯绪。刘表辟为从事祭酒,欲妻以妻妹蔡氏。楷自陈已结婚他处,拒而不受也。

  又曰:王粲父谦,名公之胄。何进为长史,欲与为婚。见二子,使择焉,谦不许。

  《魏书评》曰:夏侯、曹氏世为婚姻,故淳、渊、仁、洪、休、尚、真等,并亲旧肺腑,贵重於时。左右勋业,咸有劳效。

  《吴书》曰:陶谦字恭祖,丹阳人。县甘公出,遇之途,见其容貌,异而呼之,住车与语,甚悦之。因许妻以女。甘夫人闻之,怒曰:"妾闻陶家儿游戏无度,如何以女许之?"甘公曰:"彼有奇表,后必大成。"遂妻之。后为徐州牧。

  《吴志》曰:吕范字子衡,汝南细阳人。少为县吏,有容观姿貌。邑人刘氏家富女美,范求之。母嫌,欲勿与。刘氏曰:"观吕子衡宁为久贫者耶?"遂为婚。

  王隐《晋书》曰:初,后父杨骏欲以女妻郑默子预,默忌其太盛,距而不婚。

  《晋书》曰:王籍之为太子文学,居叔母之丧而婚。丞相司直刘隗奏之。帝下令云:"诗称杀礼多婚,以会男女之无夫家者,正今日之谓也。可一解禁止,自今后宜为其防。"

  又曰:阮修字宣子。居贫,四十未有室。王敦等敛钱为婚,皆名士也。时慕之者,求入钱而不得。

  《宋书》曰:江湛字微渊,济阳考城人也。为义康司徒主簿。司空檀道济为子求湛妹婚,不许。义康有命,又不从。时人重其立志义者也。

  吴均《齐春秋》曰:桓闳字叔通。太祖辅政,使褚渊致意,为子晃求女婚。闳不敢闻命,曰:"辞霍不婚,常所嘉揖。齐大非偶,所以不敢承殊眷。"太祖虽嘉其退让,而心不能欢也。

  萧子显《齐书》曰:王秀之字伯奋,临沂人也。吏部尚书褚渊见秀之正洁,欲与结婚,秀之不肯。以此频为府外兵参军。

  《梁书》曰:江蒨方雅有风格。仆射徐勉权重,惟蒨及王规与抗礼,不为之屈。勉因蒨门客翟景为子繇求婚於蒨,蒨不答。景再言之,乃杖景四十。由此与勉忤。

  《韩子》曰:楚王谓田鸠曰:"墨子者,显学也。其身体可则也,其言多不辩,何也?"田鸠对曰:"昔者秦伯嫁女於晋公子,为之饰装,从文衣之媵七十人。至晋,晋人爱其妾而不爱公女,此可谓善嫁妾矣,未可谓善嫁女也。"

  又曰:齐桓公微服以巡民,家人有年老而自养者,公问其故。对曰:"臣有子五人,家贫无以妻之,使佣未及反。"公归,以告管仲。管仲曰:"蓄积有腐弃之财,而民饥饿;宫中有怨女,而民无妃。"公曰:"善!"乃论宫中妇女而嫁之。因下令曰:"丈夫三十而室,女子十五而嫁。"

  又曰: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:"必私积聚。为人妇而出,常也;其成居,幸也。"其子因私积聚。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。其子所以返者,倍其所以嫁。其父不自罪於教子非也,而自知其益富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礼,三十而娶。文王十五而生武王,非法也。岁星十二岁而周天,天道一备,故国君十二岁而冠,冠而娶,十五而生子,重国嗣,不从古制也。

  《白虎通》曰:婚姻者何?谓昏时行礼,故曰婚。妇人因去夫而成,故曰姻。

  又曰:人道何以有嫁娶者?何以为情性之大者,莫大於男女之交?人伦之始,莫若夫妇。男三十而娶,女二十而嫁何?阳数奇,阴数偶。男长女幼者何?阳道舒,阴道促。男三十筋骨以坚强,任为人父;女二十肌肤充盛,任为人母。合为五十,应大衍之数,生万物也。

  又曰:礼曰:女子十五许嫁,纳采,问名,纳吉,请期,亲迎,以雁为贽。纳徵用玄纁,故不用雁也。纳征玄纁,束帛离皮。玄三法天,纁二法地也。阳奇阴偶,明阳道之大也。离皮者,两皮也,以为庭实。庭实,偶也。

  又曰:嫁娶以春何?春,天地交通,万物始生,阴阳交接之时也。《诗》曰:"士如归妻,迨冰未泮。"《夏小正》曰:"二月,冠子娶妇之时也。"夫有恶行,妻不得去,地无去天之义。夫虽有恶,犹不可去也。故《郊特牲》记曰:壹与之醮,终身不改。悖逆人伦,杀妻父母,废绝纲纪,乱之大者也。义绝乃得去耳。天子诸侯一娶九女者何?重国广继嗣也。适九何?地有九州,承天之施,无所不生,一娶九女,亦足承君施。九而无子,百亦无益也。

  又曰:男二十五系心,女十五许嫁,感阴阳也。阳数八,阴数一。男八岁毁齿,阳气数奇,三八二十四加一而系心。阴数偶,故再成,十四加一为五,故十五许嫁。各加一者,明专一系心。所以系心者,防其淫佚也。

  又曰:《婚经》曰:宾升北面,奠雁,再拜稽首,降,出。妇从房中,降自西阶。婿御妇车授绥,遣女於祢庙,重先人之遗体,不敢自专,故告祢也。父母亲戒女何?亲亲之至。父曰:"戒之敬之,夙夜无违命。"母施矜结缡,曰:"勉之敬之,夙夜无违宫事。"父诫於阼阶,母诫於西阶,庶女及门内施鞶,申以父母之命,命之曰:"敬恭宗庙父母之言,夙夜无愆,视诸衿鞶。"去不辞,诫不诺,盖耻之,重去也。

  《郑玄别传》曰:故尚书左丞同县张逸年十三,为县小吏。君谓之曰:"尔有赞道之质。玉虽美,须雕琢而成器。能为书生以成尔志不?"对曰:"愿之。"乃遂拔於其辈,妻以弟女。

  《列女传》曰:邵南申女者,申人之女也。既许嫁於农家,礼不备而欲迎之。女与其人言:(其人,媒氏,往求命之者。)"以为夫妇者,人伦之始也,不可不正。夫家轻我,违制,不可以行。"夫家讼之。女曰:"一物不具,一礼不备,守节持义,必死不往。"

  又曰:鲁师春姜者,鲁师氏之母也。嫁其女,三往而三逐。春姜问故,以轻其室人也。春姜召其女而笞之曰:"夫妇人以顺从为务,贞悫为首,故妇事夫有五:平旦纚笄而朝,则有君臣之严;沷盥馈食,则有父子之敬;报反而行,则有兄弟之道;必期必诚,则有朋友之信;寝席之交,然后有夫妇之际。"君子谓春姜曰知阴阳之顺逆也。

  《楚国先贤传》曰:孙隽字文英。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。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,言得婿如龙也。

  《世说》曰:王戎俭吝。其从子婚,与一单衣,裁后便责之。戎女适裴氏,贷钱数万。女归,戎色不悦。女还钱,乃怿。

  《世说》曰:温峤从姑刘氏,家值乱离,惟有一女。姑问峤,有求婚意。答云:"佳婿难得,但如峤比,云何?"姑答云:"丧破之馀,乞得粗相存活,便足慰吾馀年,敢希汝比。"却数日,峤报姑云:"已得婚处。门地粗可,婿身不减峤。"因下玉镜台一枚。姑大喜。既婚,交礼,女以手披纱扇,大笑曰:"固嫌是此老奴,果如所疑。"玉镜台是峤为刘越石长史,北征刘聪所得也。

  又曰:王文度为桓公长史。桓为儿求垣女,王许桓。蓝田既还,因言桓求婚。蓝田大怒。文度还,云:"下官家中先得婚处。"桓公曰:"吾知矣。此尊府君不肯。"

  又曰:王丞相初在江左,欲结吴人,请婚陆太尉。太尉曰:"培塿无松柏,薰莸不同器。抏虽不才,义不为乱伦之始也。"

  又曰:诸葛恢大女适庾亮儿,次女适羊忱儿。亮子被苏峻害,改适江霦。恢儿娶邓攸女。於时谢尚书求其小女婿。恢乃云:"羊、邓是平婚,江家我顾伊,庾家伊顾我,不能复与谢褒儿婚也。"

  又曰:诸葛恢女既寡,誓不复再出。其女性甚凶强,无有登车理。恢既许江思玄婚,乃移家嫁之。初,绐女云:"宜徙。"於是家人一时去,独留女在后。比其觉,已不复得出。江郎暮来,女哭詈积日,渐久歇。江霦暝入宿,但在对床上。后观其意转帖,霦乃诈厌良久,声气转急。女乃呼婢云:"唤江郎觉。"江於是跃来就之,云:"自是天下男子,厌,何预卿事而见唤耶?既尔相关,不得复不与人语。"於是默然而惭,遂为夫妻。

  《圣证论》云:嫁娶,古人皆以秋冬。《毛诗》曰:"东门之杨,其叶牂牂。"毛苌《传》曰:"男女失时,不逮秋冬也。"

  李固助展允婚,教曰:告文学师议曹史展允笃学贫苦,慈孝推让。年将知命,妃匹未定。闻之怆然,其闵哀之。夫冠娶仕进,非所以已亲。允兄弟无意,亦朋友不好事之罪也。前遣师辅,为允娶云。谭处士等,各欲佐助,迄今未定。出钱千万,率先夫大天府内掾史守助佐幹及谭掾等,其欲议朋友,少征条名目。允贫也,礼宜从约,二三万钱,足以成婚。

  虞翻《与弟书》曰:长子容当为求妇。其父如此,谁肯嫁之者?造求小姓,足使生子。天其福人,不在旧族。扬雄之才,非出孔氏。芝草无根,醴泉无源。家圣受禅,父嚚母顽。虞家世法出痴子。

  魏袁淮《正论》曰:或曰:同姓不相娶,何也?曰:远别也。曰:今之人,外内相婚,礼欤?曰:中外之亲,近於同姓。同姓且犹不可,而况中外之亲乎?古人以为无疑,故不制也。今以古之不言,固谓之可婚,不知礼者也。或曰《国语》云:同德则同姓。同姓虽远,男女不相及。异德则异姓。异姓虽近,男女相及也。斯言何故也?曰:司空季子有为而言也。文公将求秦以反国,不敢逆秦故也。

  梁简文帝资遣孔焘二女,教曰:夫思人至乡,事惟悼往。表闾式墓,义匪字孤。至如游殷之息见抚张既,桥玄之子受讬魏王,斯故美在令终,受兼身后。故无锡令孔焘,经术弘长,志履贞概,游处积年,一朝长往,闻其在室二女,并未有行。可广访姻家,务求偶对。

  ○媒

  《毛诗·七月》曰:伐柯如之何?匪斧不克。娶妻如之何?匪媒不得。

  《毛诗·氓》曰:送子涉淇,至於顿丘。匪我愆期,子无良媒。

  《周礼·地官下》曰:媒氏掌万民之判。凡男女自成名以上,皆书年月日名焉,令男三十而娶,女二十而嫁。

  又《地官》曰:媒氏,凡男女之阴讼,听之于胜国之社。(阴讼,争中冓之事以触法者。)

  《家语》曰:孔子之郯,遇程子於途。顾谓子路曰:"取束帛以赠先生。"子路对曰:"由闻士不中间,不见;女无媒,君子不与交礼焉。"

  《白虎通》曰:男娶女嫁何?阴卑不能自专,就阳而成之。故《传》曰:阳唱阴和,男行女随。男不专娶,女不专嫁,必由父母。须媒妁何?远耻防淫佚也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女因媒而嫁,不因媒而亲。

  阚骃《十三州志》曰:乌孙国嫁娶责马娉,先令媒者与妇宿,徐乃婿近。

  《桓玄传》曰:元显取妾,殆同六礼,以尚书仆射为媒人,长史为逆客。

  屈原《离骚》曰:吾令丰隆乘云兮,求宓妃之所在;解佩纕以结言兮,吾令蹇修以为理。(蹇脩,伏羲氏之臣。言我既见密妃,解佩带取玉纕言契,令蹇脩为媒以通辞理也。)

  《庄子》曰:亲父不为其子媒。亲父誉之,不若非其父者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五百四十二 ◎礼仪部二十一

 

  ○拜

  《说文》曰:拜,首至地也。

  《尚书·舜典》曰:帝曰:"俞,咨垂,汝作共工。"垂拜稽首,让於殳斨。帝曰:"俞,咨益,汝作朕虞。"益拜稽首,让於朱虎熊罴。帝曰:"俞,咨伯,汝作秩宗。"伯拜稽首,让於夔龙。

  又《大禹谟》曰:帝曰:"禹,官占,惟先蔽志,昆命於元龟。朕志先定,询谋佥同,鬼神其依,龟筮叶从,卜不习吉。"禹拜稽首,固辞。

  又《大禹谟》曰:益赞於禹曰:"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满招损,谦受益,时乃天道。"禹拜昌言曰:"俞。班师振旅。"

  又《益稷》曰:皋陶拜手稽首,飏言曰:"念哉……。"

  《周礼·春官下·大祝》曰:大祝辨九拜:一曰稽首,二曰顿首,三曰空首,四曰振动,五曰吉拜,六曰凶拜,七曰奇拜,八曰褒拜,九曰肃拜,以享右祭祀。(稽首,拜头至地也。顿首,头叩地。空首,拜头至手,所谓拜手也。吉拜,拜而后稽颡,谓齐衰不杖以下者也。言吉者,此殷之凶拜,周以其与顿首相近,故谓之吉拜云。凶拜,稽颡而后拜,谓三年服者也。杜子春云:奇读为奇偶之奇。谓先屈一膝雅拜是也。或云奇读倚,倚拜谓持节持戟拜,身倚之以拜也。郑大夫云:动读为董,书亦或为董。振董,以两手相击也。奇拜谓一拜也。褒谓报,报再拜是也。郑司农云:褒拜,今时持节拜也。肃拜但俯身下手,今时揖是也。介者不拜,故曰为事敢肃使者。玄谓振动战慄,变动之拜也。《书》曰:王色变,一拜,答臣下也。再拜,礼神与尸享献也。谓朝献馈献也。右读为侑。侑劝尸食而拜。)

  《礼记·曲礼》曰:侍食於长者,主人亲馈,则拜而食;主人不亲馈,则不拜而食。(以其礼於己不隆也。)

  又《曲礼》曰:君言至,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。使者归,则必拜送於门外。介者不拜,为其拜而莝拜。(莝则失容节。莝犹诈也。)

  又《曲礼下》曰:士有献於国君。问之,曰:"安取彼。"再拜稽首而后对。

  又《檀弓上》曰:孔子曰:"拜而后稽颡,颓乎其顺也;稽颡而后拜,颀乎其至也。"(颓、颀,恳至也。此俱丧拜时人行之异礼。)

  又《内则》曰:凡拜,男尚右手,女拜尚左手。(郑玄注曰:左阳右阴。)

  《左传·僖公》曰:王使宰孔赐齐侯胙,(胙,祭肉。尊之此二王后。)曰:"天子有事於文、武,使孔赐伯舅胙。"(天子谓异姓诸侯曰伯舅。)齐侯将下拜,孔曰:"且有后命。天子使孔曰:'以伯舅耋老,加劳,赐一级,无下拜。'"(七十曰耄。级,等也。)对曰:"天威不违颜咫尺,(言天监察不远,威严常在颜面之前。八寸曰咫。)小白,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,(小白,齐侯名。余,身也。)恐陨越於下,(陨越,颠坠也。扬天王居上,故言恐颠坠于下。)以遗天子羞。敢不下拜?"下,拜,登,受。

  又《僖中》曰:公子赋《河水》,公赋《六月》。赵衰曰:"重耳拜赐。"公子降,拜,稽首。公降一级而辞焉。衰曰:"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,重耳敢不拜?"

  又《文上》曰:公如晋,及晋侯盟。晋侯飨公,赋《菁菁者我》。(《菁菁者我》,《诗·小雅》,取其"既见君子,乐且有仪。")庄叔以公降,拜曰:"小国受命於大国,敢不慎仪;君贶之以大礼,何乐如之。抑小国之乐,大国之惠也。"侯降辞,登,成拜。公赋《嘉乐》。(《嘉乐》,《诗·大雅》,取"显显令德,宜民宜人,受禄于天。")

  又《成公九年》曰:季文子如宋致女,复命。公享之,赋《韩弈》之五章。(《韩奕》,《诗·大雅》篇名。其五章言蹶父嫁女於韩,后为女相所居,莫如韩乐。文子喻鲁侯有蹶父之德,宋公如韩侯,宋土如韩乐。)穆姜出於房,再拜曰:"大夫勤辱,不忘先君,以及嗣君,施及未亡人。(穆姜,伯姬母,闻文子言宋乐,喜而出谢其行劳。妇人夫死,自称未亡人。)先君犹有望也。(言先君亦望文子之若此。)敢拜大夫之重勤。"又赋《绿衣》之卒章而入。(《绿衣》,《诗·邶风》也。取其"我思古人,实获我心",喻文子言得己意。)

  又《襄四年》曰:穆叔如晋,报智武子之聘也。晋侯享之,金奏《肆夏》之三,不拜;(《肆夏》,乐曲名。)工歌《文王》之三,又不拜;歌《鹿鸣》之三,三拜。韩献子使行人子员问之。对曰:"《三夏》,天子所以享元侯也,使臣弗敢与闻。《文王》,两君相见之乐也,使臣不敢及。《鹿鸣》,君所以嘉寡君,敢不拜嘉?(嘉者,以叔孙为嘉宾,故歌《鹿鸣》之诗,取其"我有嘉宾"也。叔孙奉君命求嘉,叔孙乃所以嘉鲁君。)《四牡》,君所以劳使臣也,敢不重拜?《皇皇者华》,君教使臣曰:'必谘於周。'(《皇皇者华》,君遣使臣之诗也。言中臣奉使能辉光君命,如华之皇皇然。又当咨于忠信,以补已不及也。)臣闻之:访问於善为咨,咨亲为询,咨礼为度,咨事为诹,咨难为谋。臣获五善,敢不重拜?"(五善谓咨、询、度、诹、谋也。)

  又《襄二》曰:公使厚成叔吊於卫曰:"寡君使瘠,闻君不抚社稷而越在他竟,若之何不吊?"卫人使太叔仪对,曰:"群臣不佞,得罪於寡君,寡君不以即刑,而悼弃之。君不记先君之好,辱吊群臣,敢拜君命之辱,重拜大贶。"

  又《昭四》曰:初,楚恭王无冢適,有宠子五人,无適立焉。乃大有事於群望,而祈曰:"随神择於五人者,使王社稷。"乃遍以璧见於群望,曰:"当璧而拜者,神所立也,谁敢违之。"既,乃与巴姬密埋璧於大室之庭,(巴姬,恭王妾。太室,祖庙。)使五人齐,而长幼入拜。(顺长幼以次拜也。)康王跨之,灵王肘加焉,子干、子哲皆远之。王平弱,抱而入,再拜,皆厌纽。

  《孝经右契》曰:制作孝经道备,使七十人弟子向北辰星而声折。孔子绛单衣,向星而拜。

  《论语·子罕》曰:拜下,礼也。今拜乎上,泰也。虽违众,吾从下。(臣祭於君,酬酢授爵,当拜於堂下。时臣骄泰,故拜於堂上。)

  又《乡党》曰:康子馈药,拜而受之。曰:"丘未达,不敢尝。"(馈,进也。拜、受敬也。未知其故,故不敢尝,礼也。)

  《家语》曰:子贡曰:孔子为大司寇,国厩焚,有违火来者,则拜。士一,大夫再。曰:"其来者,亦相吊之道。吾为有司,故拜之。"

  《尔雅》曰:启,跪也。(郭璞注曰:小跪也。)

  《方言》曰:东齐、青、岱、北燕之郊,跪谓长骛。(郭璞注曰:今东郡人亦呼长跪为长鹜。)

  《释名》曰:跪,危也,两膝隐地,体危倪也。跽,忌也,见所敬者,不敢自安也。拜於丈夫为跌,跌然屈折,下就地也;於妇人为扶,自相扶而上下也。

  《汉书》曰:武帝幸不其,(如淳曰:其音基。不其,山名,因以为县。)祠神人於交门宫,(应劭曰:神人、蓬莱仙人之属也。琅琊县有交门宫,武帝所造。)若有向。坐拜者。作《交门之歌》。

  又曰:刘章已杀吕产,帝令谒者持节劳章。章欲夺节,谒者不肯。章乃从与载,因节信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,还入比军。复报太尉勃,起拜贺。

  又曰:大将军卫青既益尊,姊为皇后,然汲黯与亢礼。或说黯曰:"自天子欲令群臣下大将军,大将军尊贵诚重,君不可以不拜。"黯曰:"夫以大将军有揖客,反不重耶?"

  又曰:何武徙京兆大尹。二岁,坐举方正。所举者召见,槃辟雅拜,有司以为诡众虚伪,武坐左迁楚内史。

  又曰:朱博为琅琊太守,门下掾贡遂,耆老大儒,教授数百人,拜起舒迟。博出,教告主簿:"贡先生不习吏礼,主簿且教拜起,闲习乃止。"

  又曰:张禹疾,车驾自临问之。上亲拜禹床下。禹小子未有官,上临候禹,禹数视其小子,上即拜禹之小子为黄门郎给事中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耿恭於疏勒城穿井,十五丈不得水。恭乃正衣服,向井再拜,为吏士祷水。身自率士挽笼,有飞泉涌出,大得水。吏士惊喜,皆称万岁。

  又曰:陈遵为大司马护军,使匈奴,过辞於王丹。临诀,丹谓遵曰:"俱遭世反覆,惟我二人为天地所贵。今子当之绝域,无以相赠,赠子以不拜。"遂揖而别。遵甚悦之。

  又曰:司徒侯霸欲与王丹定交,丹被征,霸遣子昱往。昱道遇丹,拜於车下。丹答之。昱曰:"家公欲与君投分,何为拜子孙耶?"丹曰:"君房有是言,王丹未之许。"

  又曰:魏霸为光禄大夫。霸妻死,长兄伯为霸娶妻,送至官舍。霸笑曰:"儿子备具,何空养他家姥为?"即自入拜其妻,手奉案前。因跪曰:"夫人视老夫复何中直而空失计义,不敢相屈。"即拜而出。妻惭,求去,遂送还之。

  《后汉书》曰:北匈奴遣使求和亲,显宗遣郑众持节使匈奴。众至北庭,虏欲令拜,众不为屈。单于大怒,围守闭之,不与水火,欲胁服众。众拔刀自誓,单于恐而止。乃更发使,随众还京师。

  华峤《后汉书》曰:郑众使匈奴,欲令众拜,不为屈。相议复欲遣众,众曰:"今往匈奴,必恐取胜於臣。臣不忍持大汉节对毡裘跪拜。"明帝收系廷尉狱。

  《献帝春秋》曰:董卓自号太师,御史中丞以下皆拜。初,皇甫嵩与卓争雄,后嵩为中丞,见卓,拜车下。卓曰:"可以服未?"嵩曰:"安知明公乃至於是。"卓曰:"鸿鹄固有远志,但燕雀不知耳。"嵩曰:"昔与明公俱鸿鹄,独明公今为凤凰。"卓笑曰:"卿早服,可得不拜也。"

  《汉杂事》曰:韦玄成让侯,诏书不听,引拜之也。

  又曰:马援与梁统友善,统子虎贲中郎将松往候援。援小疾病,松拜床下。援於床上坐视,不为礼。左右曰:"松贵,不当礼耶?"曰:"我乃松父友,虽贵,奈何失礼。"

  《典略》曰:太子尝请文学,酒酣,坐,忻命夫人甄氏出拜坐。众人皆伏,而刘桢独平视。太祖闻之,收桢,减死。

  胡冲《吴历》曰:孙策系豫章,先遣虞翻说华歆。歆葛巾迎策。策谓歆:"府君德望,远近所归。策年幼稚,宜修子弟之礼。"便向歆拜。

  《魏志》曰:鲁国孔融,高才倨傲,年在纪、群之间。先与纪友,后与群交,更为纪拜,由是显名。

  《魏志》曰:常林年七岁,有父党造门,问林曰:"伯先在不?汝何不拜?"对曰:"对子字父,何拜之有?"

  又曰:晋宣王以常林乡邑耆德,每为拜。或谓林曰:"司马公贵重,君宜止之。"林曰:"司马公自欲敦长幼之序,为后生法。贵、非吾之所畏也,拜、非吾之所制也。"言者踧而退。

  《蜀志》曰:先主为汉中王,许靖为太傅,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。

  又曰:伊籍随先主入益州,东使吴。孙权闻其才辩,欲逆折以辞。籍适入拜,权曰:"劳事无道之君。"籍即对曰:"一拜一起,未足为劳。"

  《吴志》曰:朱冶领吴郡,举孙权为孝廉,后权历位上将。及为吴王,冶每见,权常亲迎,执板交拜。

  又曰:人诬楼玄谤讪政事,华覈上疏,乞玄自新。孙皓疾玄名声,复徙玄及子男据,付交趾将张并,使以战自效,阴别敕并令杀之。据到交趾,病死。玄一身随并,讨贼持刀,见并辄拜,并未忍杀。会并暴疾卒,玄殡敛并,於器中见敕书,还便自杀耳。

  王隐《晋书》曰:何曾为司徒,与高、郑二公将见。文帝曾在中央,独先拜。

  《汉晋春秋》曰:晋公既进爵为王,太尉王祥、司徒何曾、司空荀顗并请诣谒。顗谓祥曰:"相王尊重,何侯既已书敬,今日便当相率而拜,无所疑也。"祥曰:"相国势位诚为尊贵,然要是魏之宰相。吾等魏之三公,公、王相去一阶而已,班例大同。安有天子三司可辄拜人者?损魏朝之望,亏晋王之德,君子爱人以礼,吾不为也。"及入,顗遂拜,而祥独长揖。帝曰:"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。"

  《晋书》曰:潘岳性轻躁,趋世利,与石崇谄事贾谧。每候其出,与崇辄望尘而拜。

  《晋中兴书》曰:王猛少贫贱,鬻畚为事。尝至洛阳货畚,有一人於市买其畚,云:"家近在此也,随我去取直。"猛随去。忽至深山中,此人语"且住树下,当先启导。"须臾,猛进,见一公踞胡床,发悉白,侍从十许人,有一人引猛云:"大司马公。"猛因拜老公。公曰:"王公何缘拜?"即十倍酬畚直,遣人送猛出山。既出岭视,乃嵩高山。

  《晋中兴书》曰:显宗尝使太常丞张放归胙於王导,诏无下拜。导不敢当,辞以疾。初,显宗幼冲,见导恒拜。

  《晋诸公赞》曰:司马骏镇西戎,既薨,每见其碑,读者无不拜之。

  《后魏书》曰:沈文秀为慕容白曜攻之,长围数匝。自夏至秋,始克。文秀取所持节衣冠,俨然坐齐内。乱兵入,文秀厉声数四,身见执而裸送于白曜。曜左右令拜,文秀曰:"各二国大臣,无相拜之礼。"

  《曹瞒别传》曰:沛国桓邵亦轻太祖。邵避难交州,得出,首拜谢于庭中。太祖曰:"跪可解死耶?"遂杀之。

  《郭太别传》曰:乡人见太,皆于床下拜。

  《郑玄别传》曰:建安元年,自徐州还高密,道遇黄巾贼数万人,见玄皆再拜。

  《樊英别传》曰:英尝病卧便室中,英妻遣婢拜问疾。英下床答拜。陈寔问英:"何答婢拜?"英曰:"妻,齐也,共奉祭祀。礼,无往而不反。"

  《荀氏家传》曰:魏文帝在东宫,武帝谓曰:"荀公为人之师表也,汝当尽礼敬之。"荀曾病,世子问疾,拜床下。

  《三辅决录》曰:孟他字伯郎。灵帝时,中常侍张让专朝。让监奴典任家计,他殚家财赂监奴,共结亲厚。积年,众奴心惭,问他所欲。他曰:"欲得汝曹拜。"奴等皆许诺。时宾客求见让者,门车常数百乘,或累日不得过。他最后往,众奴以其至,皆迎而拜之,将他车骑入。众人大惊,谓他与让善,争以珍物遗他。他得,尽以赂让。让大喜。后以葡萄酒遗让,即拜梁州刺史。

  《燕书》曰:皇甫真字楚季。邺城失守,秦王初入,临前殿宴群臣。数百人皆集东掖门,见侍中王猛来,真等望马首拜之。明日,更见真,乃卿猛。猛曰:"昨拜朝,卿何恭慢之相违。"真答曰:"卿昨为贼,朝是国士。吾冥拜贼,而卿国士,亦何所怪也?"猛嘉之。

  《韩子》曰:礼者,所以貌情也。中心怀而不谕,故疾趋卑拜以明之。

  《燕丹子》曰:田先主见太子,太子侧阶而迎,迎而再拜。

  《贾谊书》曰:受计之礼,主所亲拜者二:闻生民之数则拜之,闻登穀则拜之。

  《郭子》曰:陶公自上流来(陶侃,字士衡。)赴苏峻之难,含怒於庾公。庾公谓必戮已,进退无计。温公乃劝诣陶公:"卿但径拜,必无他。我为卿保之。"庾殊未了,而不得不往,乃从温言诣陶,至便拜。庾风姿雅润,陶见拜,不觉自起,止之曰:"庾元规何缘拜陶士衡?"

  江统祚《谒拜议》曰:以为诸郡吏都无太守伯叔兄敬者,近臣君服,斯服。然则朝幹佐以下,左右者可从君而拜,君所拜统士。古者见,宾主皆拜,今日非君臣上下,则不拜。君之新亲者,惟幹佐小吏则可,君拜,斯拜矣。君之诸父无道,谓之事甲辰。仪:臣见诸王直恭敬而已,无鞭板拜揖。虽於皇帝,为诸祖诸父,其义皆同。又河南河内诸郡吏,前后亦为太守伯叔兄谒拜者,其比甚众矣。

  尚书逸令曰:卞壸等奏:"三代以来,记籍礼经无拜臣之制,惟汉成帝拜张禹,庸主凡臣,不足为轨。先帝拜司徒导,以元皇兴自蕃国。布衣之交,拜,在人臣之故。师而不改,以君拜臣,大教有违,事应改正。"太后又诏曰:"帝幼少,宜一遵先帝。"壸等又固争云云:"臣期不奉诏。"又反覆,乃从外奏。成帝拜王公,时议曹疑於仪注。博士杜瑗及陈舒议:"礼无以君拜臣下也。小会崇谦,非臣下所知,无在仪注之制。"张闱受侯,不拜。国太妃表云:昔为晋陵内史,在东海国封内。时世孙幼小,太妃秉政,前内史迁授除拜日,及当之官,皆上疏拜图,执纯臣之礼。闿自以虽爵有五等,然执珪受瑞,俱为列国,无相臣之体。又晋制:拜列侯为相,内史於天朝,不曰陪於蕃国,不称臣。臣以从古则惧有行简之讥,随俗又恐失君臣之训。经国垂范,宜有定准,乞出臣表,下八座参详、答报。"

  《唐书》曰:田承嗣方跋扈,佷傲无礼。郭子仪尝遣使至魏州,承嗣辄望拜之,指其膝谓使者曰:"兹膝不屈於人,今为公拜。"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五百四十三 ◎礼仪部二十二

 

  ○揖

  《周礼·夏官》曰:司士摈:(诏王出揖公卿大夫以下朝者。)孤卿特揖,大夫以其等旅揖,士旁三揖。王还揖门左,揖门右。(特揖,一一揖之,旅,众也。大夫爵同者,众揖之。公及孤卿大夫始入门右,皆北面东上,王揖之,乃就位。三揖者,士有上、中、下,王揖之,皆逡巡趋复位。)

  又《秋官》曰: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,以诏仪容、辞令、揖让之节。(出接宾曰摈,入赞礼曰相。以诏者,以礼告生。)

  又《秋官》曰:司仪诏王仪:南乡见诸侯,土揖庶姓,时揖异姓,天揖同姓。(谓王既祀方明,诸侯上介皆奉其君之旗,置于宫。乃诏王升坛,诸侯皆就其旗而立。王揖之者,定其位也。庶姓,无亲者也。土揖,推手小下之也。异姓婚姻举之。)

  《礼记·曲礼上》曰:揖人必违其位。(郑玄注曰:礼以变为敬也。)

  又《仲尼燕居》曰:两君相见,揖让而入门,入门而悬兴,揖让而升堂,升堂而乐阕。

  又《表记》曰:事君难进而易退,则位有序;易进而难退,则乱也。故君子三揖而进,一辞而退,以远乱也。

  《穀梁传·昭公》曰:夹谷之会,孔子相焉。两君就坛,两相相揖。齐人鼓噪而起,欲执鲁君,孔子历阶而上,不尽一等而视,归乎齐侯。

  《左传·襄公》曰:齐庆封围高唐,弗克。(夙沙卫以叛,故围之。)冬十一月,齐侯围之。见卫在城上,号之乃下。(卫下与齐侯语。)问守备焉,以无备告。揖之,乃登。(齐侯以卫告诚,揖而礼之,欲生之也。卫志于战死,故不顺齐侯之揖而还登城。)

  又《襄公》曰:卫侯入,书曰:"复归国。"纳之也。大夫逆于竟者,执其手而与之言。道逆者,自车揖之。逆于门者,颔之而已。(颔,摇其头。言衍骄心易生。)

  又《昭十二》曰:王揖而入,馈不食,寝不寐,数日。

  又《哀上》曰:卫侯游于郊,子南仆。(子南,灵公子郢也。仆,御也。)公曰:"余无子,将妾。"不对。他日,又谓之。对曰:"郢不足以辱社稷,君其改图。君夫人在堂,三揖在下。"(三揖,卿大夫士。)

  《论语》曰:君子无所争。必也,射乎?揖让而升,下而饮,其争也君子。

  又《述而》曰:陈司败问:"昭公知礼乎?"孔子对曰:"知礼。"孔子退,揖巫马期而进之,曰:"吾闻君子不党。君子亦党乎?君娶於吴,为同姓,谓之吴孟子。君而知礼,孰不知礼?"

  《汉书》曰:沛公至高阳,见郦食其,入即长揖不拜,曰:"足下必欲聚徒合兵,诛无道秦,不宜倨见长者。"

  《史记》曰:郅都迁为中尉,丞相条侯至贵倨也,而都揖丞相。

  《汉书》曰:田蚡为丞相,中二千石皆拜谒,及黯独揖之。

  又曰:万章为京兆尹门下督,从尹至殿中。诸侯贵人争欲揖章,莫与尹言者。

  《后汉书》曰:崔骃上《四巡颂》,肃宗雅爱文章。自见骃《颂》后,帝嗟叹之,谓侍中窦宪曰:"卿宁知崔骃乎?"对曰:"班固数为臣说之,然未见也。"帝曰:"公爱班固而忽崔骃,此叶公之好龙也。试请见之。"骃由此候宪,宪屣履迎门,笑谓骃曰:"亭伯,吾受诏交公,公何得薄我?"遂揖入,为上客。

  《后汉·袁绍传》曰:董卓议欲废立,谓绍曰:"天下之主,宜得贤明。每念主上,令愤毒,(毒,恨也。)董侯似可,今当立之。"绍曰:"今上富於春秋,未有不善宣于天下。若公违礼任情,废嫡立庶,恐众议未安。"卓案剑叱绍曰:"竖子敢然!天下之事,岂不在我!我欲为之,谁敢不从?"绍跪对曰:"此国之大事,请出与太傅议之。"卓复言:"刘氏种不足复遗。"绍勃然曰:"天下健者,岂惟董公!"横刀长揖,径出,悬节于上东门而奔冀州。

  《汉官典职》曰:尚书丞郎见尚书,执板对揖,称曰"明公"。尚书郎见左右丞,对揖,无敬,称曰"左右君"。

  《晋阳秋》曰:晋文帝进号为王,太尉王祥独长揖。王谓祥曰:"今日然后知君见顾之重也。"

  《后魏书》曰:宗爱之任势也,威振四海。尝召百司於都坐,王公以下,望庭毕拜。高允独升阶。由此观之,汲长孺可卧见卫青,何抗礼之有?向之所谓风节者,得不谓此乎?

  《宋书·礼志》曰:汉世朝臣见三公,并拜。丞郎见八座,皆持板揖。事在《汉仪》。

  《南史》曰:袁宪,陈武帝作相,除司徒户曹。初谒,遂抗礼长揖。中书令王励谓宪曰:"卿何矫众,不拜录公?"宪曰:"於理不应致拜。"卫尉赵知礼曰:"袁生举止详中,故有陈汝之风。"

  《白虎通》曰:朝礼奈何?君出居内门之外,天子揖,诸侯持揖,卿大夫膝下至地。天子将揖,三公面揖,卿略揖。大夫士所以不拜何?为其屈尊者。

  《说文》曰:揖,让也。一曰:手着胸曰揖。

  《风土记》曰:越俗定交有礼,皆于大树下封坛,祭以白犬,咒曰:"卿虽乘车我戴笠,后日相逢下车揖。"

  《文士传》曰:赵壹郡举计吏,至京辇。是时袁阳为司徒,宿间其名,时延请之。壹入阁,揖而不拜。阳问曰:"尝闻下郡计吏见汉三公不为礼者乎?"壹曰:"昔郦食其,高阳白衣也,而揖高祖。今壹,关西男子,其揖汉三公,不亦可乎?"阳壮其言,接之甚厚。

  《列子》曰: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,弗敢辱也,必下车而揖之。

  《尹文子》曰:越王勾践谋报吴,欲人之勇。路逢怒蛙,下车而揖之。

  袁淮《正论》曰:太祖破吕布,袁涣在军中,陈群父子见上拜,惟袁涣独高揖,不为礼。上严敬之。

  ○鐕

  挚虞《决略录要注》曰:小会殿就席,皆鐕头而后坐。鐕,头伏地也。欲起亦先鐕头。

  ○贺

  《周礼·春官上·宗伯》曰:以贺庆之礼,亲异姓之国。(郑玄注曰:异姓,王婚姻甥舅也。)

  《礼记·玉藻》曰:有庆,非君赐不贺。(郑玄注曰:惟君赐为荣。)

  《左传·僖下》曰:楚子将围宋,使子文治兵於暌,终朝而毕,不戮一人。子玉复治兵于蒍,终日而毕,鞭七人,贯三人耳。国老皆贺子文。子文饮之酒。蒍贾尚幼,后至,不贺。子文问之。对曰:"不知所贺。子之传政于子玉,曰'以靖国也'。靖诸内而败诸外,所获几何?子玉之败,子之举也。举以败国,将何贺焉?"

  又《昭三》曰:叔弓如晋,贺虒祁也。(贺宫也。)游吉相郑伯以如晋,亦贺虒祁也。史赵见子大叔曰:"甚哉,其相蒙也!(蒙,欺也。)可吊也,而又贺之。"子太叔曰:"若何吊也?其非惟我贺,将天下实贺。"(言诸侯畏晋,非独郑。)

  《国语》曰:晋简子问于杜驰兹曰:"东方之士孰为愈?"(杜驰兹,东方人。为晋大夫者,盖吴人也。愈,贤也。)杜驰兹拜曰:"敢贺。"简子曰:"未应吾问,何贺乎?"对曰:"臣闻之,国家之将兴也,其君自以为不足;其亡也,若有馀。今主晋国之政,而问及小人,求乎贤人,吾是以贺。"

  《史记》曰:单父人吕公善沛令,避仇,从之客,因家沛中。豪杰吏闻令有客,皆往贺。萧何为主吏,令诸吏曰:"不满千钱,坐堂下。"高祖为亭长,素易诸吏,乃往,为谒曰:"贺钱千万。"实不挂一钱。

  《汉书》曰:田肯贺上曰:"甚善!陛下得韩信,又治秦中。(如淳曰:时山东人谓关中为秦中。)秦,形胜之国也。带河阻山,悬隔千里,持戟百万,秦得百二焉。地势便利,其次以下兵于诸侯,譬犹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夫齐,东有琅琊、即墨之饶,南有太山之固,西有浊河之限,北有渤海之利,地方二千里,持戟百万,悬隔千里之外,齐得十二焉,此东西秦也。非亲子弟,莫可使王齐者也。"上曰:"善!"赐金五百斤。

  又曰:卢绾与高祖同里。绾亲与高祖亲太上皇相爱,及生男,高祖与绾同日生。里中持羊酒贺两家。及高祖、卢绾壮,俱学书,又相爱也。里中嘉两家。及家亲相爱也,生子同日,壮又相爱,复贺两家羊酒。

  《后汉书》曰:光武谓冯异曰:"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,觉悟,心中动悸。"异因下席,再拜贺曰:"此天命发于精神,心中动悸,大王慎重之性也。"异遂与诸将定议,上尊号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上传闻朱鲔破河内。有顷,寇恂檄至,上大喜曰:"吾知寇子翼可任也。"诸将军贺,因上尊号。

  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郑弘为临淮郡,两鹿随车。主簿拜贺曰:"闻三公轓尽作鹿,明府必为宰相。"弘果为太尉。

  《汉杂事》曰: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。夏至阴气生,君道衰,故不贺。

  《魏志》曰:王粲为丞相掾,太祖置酒汉滨,粲奉觞贺曰:"明公定冀州之日,下车即缮其甲卒、收其豪杰而用之,以横行天下;及平江汉,司其贤俊,而置之列位,使海内回心,望风愿治,文武并用,英雄毕力,此三王之举。"

  《吴志》曰:顾雍迎母于吴。既至,孙策临贺之,亲拜其母于庭。公卿大臣毕会。后太子又往庆焉。

  王隐《晋书》曰:泰始五年,龙见武库井中,车驾亲幸,有喜色。内外议,咸云:"当贺。"刘毅独表:"旧典无贺龙之礼。"诏报:政德未修,庆贺之事,宜详依典义。

  《晋中兴书》曰:武帝时,甘露降,公卿奏贺。诏曰:"三代盛隆,犹自戒勿休。况自顷悬象告变,盗贼充斥,百僚司牧,不能存职匪解。使道有寄,虽麟凤至,庆有馀矣。此道未弘,虽四灵在郊,吾犹惧然,何甘露之足贺?其停之。"

  《晋书·礼志》曰:永和二年,纳后,议贺不。王彪之议曰:"婚礼不乐不贺,《礼》之明文。《传》称子罕如晋,贺夫人,既无经文。又《礼》云:娶妇三日不举乐。明三日之后自当乐。至於不贺,无三日之断,恐三日之后,故无应贺之礼。"

  《会稽典录》曰:盛宪字孝章。尝出,逢一童,容貌非常。宪怪而问之,是鲁国孔融。融时年十馀岁。宪下车执融手,载以归舍,与融谈,知其不凡,便结为兄弟。因升堂见亲,宪自为寿以贺母。母曰:"何贺?"宪曰:"母昔有宪,宪今有弟。家国所赖,以是贺耳。"融果以英才炜艳冠世。

  《晏子》曰:景公探爵鷇,弱,故返之。晏子逡巡再拜,贺曰:"君有圣人之道矣。君探爵鷇,鷇弱,故反之。此圣人之道也。"

  《韩子》曰:晋孟献伯拜上卿,叔向往贺。门有御马,不食禾。向曰:"子无二舆,马不食禾,何也?"献曰:"吾观国人,尚有饥色,是以不秣马。班白者多以徒行,故不二舆。"向曰:"吾始贺子拜卿,今贺子之俭也。"

  《吕氏春秋》曰:人主得地百里则喜,四境皆贺;得士则不喜,不知相贺,不通乎轻重。

  《新序》曰:魏文侯出游,见路人反裘而负刍。文侯曰:"何为交反裘而负刍?"对曰:"臣爱其毛。"文侯曰:"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?"明年,东阳上计钱布十倍,大夫毕贺。文侯曰:"此非所以贺我也。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,将爱其毛,不知爱其里也。无所恃也。今田地不加广,士民不加众,而钱十倍,必取之士大夫也。吾闻之:下不安者,上不可居也。此非所以贺我也。"

  刘向《与子歆书》曰:董生有云:"吊者在门,贺者在闾。"言忧则恐惧,敬事则有善功。又曰:"贺者在门,吊者在闾。"言受福则骄奢,骄奢则祸至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五百四十四 ◎礼仪部二十三

 

  ○丧纪上

  《周礼·天官·宰夫》曰:大丧、小丧,掌小官之戒令,帅执事而治之。(大丧,王后、世子也。小丧,夫人以下也。小官,士也。)三公、六卿之丧与职丧,帅官有司而治之。凡诸大夫之丧,使其旅帅有司而治之。(旅,冢宰、下士也。)

  又《天官·宫正》曰:大丧,则授庐舍,辨其亲疏贵贱之居。(庐,倚庐也。舍,垩室也。亲者、贵者居倚庐,疏者、贱者居垩室也。)

  又《天官·兽人》曰:凡丧纪、宾客,共其死兽、生兽。(共其完者。)

  又《天官·渔人》曰:凡丧,共其鱼之鲜、薧。

  《周礼·天官·腊人》曰:凡丧,共其脯、腊,凡乾肉之事。

  又《天官·凌人》曰:大丧,共夷盘冰。(夷亦尸也。实冰于夷盘中,置之尸床之下,所以寒尸也。)

  又《天官·笾人》曰:丧事及宾客之事,共其荐笾羞笾。(丧事之笾,谓殷奠时。)

  又《天官·醢人》曰:凡丧纪,共其荐羞之豆实。

  又《天官·掌次》曰:凡丧,王则张帟三重,诸侯再重,孤卿大夫不重。(张帟柩上承尘。)

  又《天官·司裘》曰:大丧,廞裘饰皮车。(皮车,遣车之革路也。古书廞字为淫。郑司农云:淫裘,陈裘也。玄谓廞,兴也。若诗人之兴,谓象似而作之。)

  又《天官·内小臣》曰:若有丧纪,则傧,诏后之礼。

  又《天官·阍人》曰:丧纪之事,设门燎,跸宫门、庙门。(燎,地烛也。跸,止行者。庙在中门之外。)

  又《天官·寺人》曰:丧纪之事,则帅女宫而致于有司。(有司谓宫卿世妇也。)

  又《天官·世妇》曰:掌丧纪之事,帅女宫而濯概,为粢盛。(概,拭也。为犹差择也。)

  又《天官·女御》曰:大丧掌沐浴。(王及后之丧也。)后之丧持翣。从世妇而吊于卿大夫之丧。(从之数,盖如使者之介云。)

  又《天官·典丝》曰:丧纪,共其丝、纩、组、文之物。(以给线缕,著盱口綦握之属也。青与赤谓之文。)

  又《天官·内司服》曰:后之丧,共其衣服,凡内具之物。(内具,纷帨线纩鞶帙之属。)

  又《地官·大司徒》曰:大丧,帅六乡之众庶,属其六引,而治其政令。(众庶所致役也。郑司农云:六引谓引丧车索也。六乡主六引,六遂主六紼也。)若国有大故,则致万民于王门,令无节者不行天下。(大故谓王崩及寇兵也。节,大节也。有节乃得行,防奸伪也。)

  又《地官·乡师》曰:大丧用役,则帅其民而至,遂治之。(治谓监督其事。)及葬,执纛以与匠师御柩而治役。(匠师,事官之属。其于司空若乡师之于司徒也。乡师主役,匠师主众匠,共主葬引。翿羽,葆幢也。《尔雅》曰:纛翳也。以指麾輓柩之役,正其行列进退。)及窆,执斧以莅匠师。(匠师主丰碑之事,执斧以莅之,使戒其事。)

  又《地官·闾胥》曰:凡丧纪之数,聚众庶,既比则读法,书其敬、敏、任、恤者。(丧纪,大丧之事也。皆会聚众民,因以读法,以敕戒之也。)

  又《地官·遂师》曰:大丧,使帅其属,以幄帟先,道野役。及窆,抱磨,共丘笼,及蜃车之役。(使以幄帟先者,大宰也,其馀司徒也。幄帟先所以为葬窆之间先张神坐也。道野役,帅以至墓也。丘笼之役,竁复土也。其器曰笼,蜃车,柩路也。载柳四轮迫地而行,有似於蜃,因取名焉。行至圹乃脱,更复载以龙輴。)

  又《地官·委人》曰:丧纪,共其薪蒸木材。

  又《地官·土均》曰:礼俗、丧纪、祭祀,皆以地恶为轻重之法而行之,掌其禁令。(君子行礼,不求变俗,随其土地厚薄为之制也。)

  又《地官·囿人》曰:丧纪宾客,共其生兽死兽之物。

  又《地官·舍人》曰:大丧纪,共饭米熬穀。(饭所以实口,不忍虚也。君用粱,大夫用稷,士用黍,皆四升。实者惟盈。熬穀者,措于棺旁,所以惑蚍蜉。)

  又《春官·大宗伯》曰:以凶礼哀邦国之忧。朝、觐、会、同,则为上相。大丧,亦如之。

  又《春官·小宗伯》曰:王崩大肆,以秬鬯渳。(郑司农云:大肆,大浴也。以秬鬯浴尸也。)

  又《春官·肆师》曰:大丧,大渳以鬯,则筑煮。(筑香草,煮以为鬯,以浴尸也。香草郁。)

  又《春官·郁人》曰:大丧之渳,共其肆器。(肆器,陈尸之器。)及葬,共其祼器,遂坦之。(遣奠之彝与瓒也。埋于祖庙阶间。)

  又《春官·鬯人》曰:大丧渳设斗,共其衅鬯。(斗所以沃尸也。衅尸以鬯酒使之香美者也。)

  又《春官·司几筵》曰:凡丧事,设苇席,右素几。其柏席用萑黼纯,诸侯则纷纯,每敦一几。(丧事谓凡奠也。萑,如苇而细者也。郑司农云:柏席,迫地之席,苇居其上,或曰:柏席,载黍稷之席也。玄谓柏,椁席磨减之馀。椁席,藏中神坐之席也。敦谓日焘。焘,覆也。棺在殡则椁焘,既窆则加见,皆谓覆之。周礼虽合葬,及同时在殡,皆异几体实不同,祭于庙同几,精气合。)凡吉事,变几凶事,仍几。(古书仍为乃。郑司农云:变几,变更其质,谓有饰也。)

  又《春官·天府》曰:凡国之玉镇、大宝器藏焉。若有大祭大丧,则出而陈之。既事,藏之。(玉镇、大宝器,玉瑞、玉器之美者也。禘祫及丧陈之,以华国也。)凡吉凶之事,祖庙之中,沃盥执烛。(吉事,四时祭也。凶事,后王丧,朝于祖庙之奠也。)

  又《春官·职丧》曰:掌诸侯之丧,及卿、大夫、士凡有爵者之丧。以国之丧礼,莅其禁令,序其事。(国之丧礼,《丧服》《士丧》《既夕》《士虞》,今存者也。其馀则亡。事谓小敛、大敛葬也。)凡国有司,以王命有事焉,则诏赞主人。(有事谓含襚赠赗之属。郑司农云:凡国谓诸侯国,有司谓王有司也。以王命有事,职丧主诏赞主人。)凡公有司之所共,职丧令之,趣其事。(令,令其当共物者,给事之期也。有司或言公、言国者,由其君所来。居其官曰公。)

  又《春官·司巫》曰:凡丧事,掌巫降之礼。(降,下也。巫下神之礼也。)

  又《春官·太史》曰:大丧,执法以莅劝防。(郑司农云:劝防,六引六绋也。)遣之日,读诔。(遣谓祖庙之庭大奠将行之时也。人之道终于此,累其行而读之,太师帅瞽廞之而谥。瞽史知天道,使共其事。言王之诔谥成于天也。)凡丧事考焉。(为有得失。)

  又《春官·巾车》曰:掌王之丧车五乘:木车,蒲蔽、犬衤冥、尾櫜,疏饰,小服皆疏;(木车,不漆者也。郑司农云:蒲蔽车谓臝兰车,以蒲为蔽也。天子丧服之车也。汉仪亦然。犬衤冥,以犬皮为覆笭也。故书疏为揟。杜子春读揟为沙。玄谓蔽车旁御风尘者也。犬,白犬皮也。既以皮为覆笭,又以其尾为戈戟之弢,粗布饰二物之侧为缘也。若今摄菔也。服读为箙,刀剑短兵衣也。此始遭丧所乘也。为君之道尚微,备奸臣也。《书》曰:以虎贲百人迎子钊。亦为备焉。)素车、棼蔽、犬衤冥,素饰,小服皆素;(素车以白土垩车也。棼读为薠。薠,麻也。以麻为蔽也。其衤冥,缯为缘。此卒哭所乘也。为君之道益著,在车可以去戈戟也。)藻车、藻蔽、鹿浅衤冥,革饰;(故书藻为<土业>。杜子春云:<土业>读为华藻之藻,直谓华藻也。玄谓藻水草名,苍色也。以苍土垩车,以苍缯为蔽,鹿夏皮为覆笭也。又以所治去毛者缘之。此既练所乘之车也。)駹车、萑蔽、然衤冥、髤饰;(<马尤>车边侧有漆饰也。雀,细苇席也。以为蔽者,漆则成藩,即吉也。然,果然也。髹,赤多黑少之色韦也。此大祥所乘之车也。)漆车,藩蔽、犴衤冥,雀饰。(漆车,墨车也。藩,今时小车藩也。漆席以为蔽。犴,胡犬也。雀,黑多赤少之色韦也。此禫所乘之车也。)大丧,饰遣车,遂廞之行之。(谓陈驾之。)及葬,执盖从车持旌。(随柩路持盖与旌。)及墓,呼启关陈车。小丧,共柩路,与其饰。(柩路载柩车饰柩饰。)

  又《春官·司常》曰:大丧,共铭旌,建廞车之旌。

  又《夏官·大司马》曰:大丧,平士大夫。(郑司农云:平,壹其服也。玄谓平者,正其职与位也。)丧祭,奉诏马牲。(王之丧以马祭者,盖遣奠也。奉犹送也。送之至莫,告而藏之。)

  又《夏官·射人》曰:大丧,与仆人迁尸,作卿大夫掌事,比其庐不敬者,呵罚之。(仆人,大仆也。仆人与射人俱掌王之朝位也。)

  又《夏官·司士》曰:大丧,作士掌事,作六军之士执披。(披,持棺者。)

  又《夏官·诸子》曰:大丧,正君子之服位。

  又《夏官·虎贲氏》曰:国有大故,则守王门。大丧,亦如之。

  又《夏官·太仆》曰:丧纪,正王之服位,诏法仪,赞王牲事。(牲事,杀割匕载之属。)大丧,始崩,戒鼓传达于四方,窆亦如之。(戒鼓,击鼓以敬众也。)

  又《夏官·司兵》曰:大丧,廞五兵。(廞,兴也。兴作明器之役器五兵也。)

  又《夏官·圉人》曰:丧纪,牵马而入陈,廞马亦如之。(廞马,遣车之马也。)

  又《秋官·大司寇》曰:凡朝觐会同,前王。大丧,亦如之。(大丧所前,或嗣王也。)

  又《秋官·士师》曰:诸侯为宾,则帅其属而跸于王宫。大丧,亦如之。

  又《秋官·乡士》曰:大丧纪,帅其属夹道而跸。(属中土以下也。)

  又《秋官·司籴》曰:宾客丧纪之事,则役其烦辱之事。(烦犹剧也。《士丧礼》下篇曰:籴人涅厕。)

  又《秋官·大行人》曰:若有大丧,则诏相诸侯之礼。(诏相左右告教之。)

  《礼记·檀弓上》曰:子上之母死而不丧。门人问诸子思曰:"昔者,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?"曰:"然。""子之不使白也丧之,何也?"子思曰:"昔者,吾先君子无所失道。道隆则从而隆,道汙则从而汙。伋则安能?为伋也妻者,是为白也母;不为伋也妻者,是不为白也母。"孔氏之不丧出母,自子思始也。(《礼记》所由废,非之也。)

  又《檀弓上》曰:公叔木有同母异父昆弟死,问于子游。子游曰:"其大功乎?"狄仪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,问于子夏。子夏曰:"我未之前闻也。鲁人则为之齐衰。"狄仪行齐衰。今之齐衰,狄仪之问也。

  又《檀弓上》曰:子思之母死于卫。(子思,伯鱼子。伯鱼死,妻嫁于卫。)柳若谓子思曰:"子,圣人之后也,四方於子乎观礼,子盖慎诸。"(柳若,卫人。)子思曰:"吾何慎哉?吾闻之,有其礼,无其财,君子弗行也。有其礼,有其财,无其时,君子弗行也。(时所止则止,时所行则行。)吾何慎哉!"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五百四十五 ◎礼仪部二十四

 

  ○丧纪下

  《礼记·曾子问》曰:"君薨而世子生,则如之何?"孔子曰:"卿、大夫、士从摄主,北面於西阶南;(变于朝夕哭位也。摄主,上卿代君听政也。)大祝裨冕,执束帛,升自西阶,尽等,不升堂,命无哭;(将有事,宜清净。)祝声三,告曰:'某之子生,敢告。'升,奠弊于殡东几上。哭,降。"曾子问曰:"如已葬而世子生,则如之何?"孔子曰:"大宰、大宗,从太祝而告於祢。(告生。)三月,乃名於祢,以名遍告,及社稷、宗庙、山川。"

  又曰:"将冠子,冠者至,揖让而入,闻齐衰、大功之丧,如之何?"(冠者,宾及赞也。)孔子曰:"内丧则废,外丧则冠而不醴,彻馔而扫,即位而哭。如冠者未至,则废。"

  又曰:"婚礼既纳币,有吉日,女之父母死,则如之何?"(吉曰谓娶女之日也。)孔子曰:"婿使人吊。若婿之父母死,则女之家亦使人吊。父丧称父,母丧称母。(各以其正嫡自相吊问,礼之宜。)父母不在,则称伯父、世母。(吊礼不废也。)已葬,婿之伯父,致命女氏曰:'某之子有父母之丧,不得嗣为兄弟,(嗣,继。)使某致命。'女氏许诺而不敢嫁,礼也。婿免丧,女之父母使人请,婿弗娶而后嫁之,礼也。"

  又曰:"大夫、士有私丧,可以除之矣;而有君服焉,其除之也,如之何?"孔子曰:"有君丧,服于身,不敢私服,又何除焉?於是乎有过时而弗除也。君之丧服除,而后殷祭,礼也。"(谓主人也。支子则否。)

  又曰:"君薨,既殡,而臣有父母之丧,则如之何?"孔子曰:"归居于家,有殷事,则之君所,朝夕否。"曰:"君既启,而臣有父母之丧,则如之何?"孔子曰:"归哭而反送君。"曰:"君未殡而臣有父母之丧,则如之何?"孔子曰:"归殡,反于君所,有殷事则归,朝夕否。"

  又曰:"君出疆,以三年之戒,以椑从。君薨,其入如之何?"孔子曰:"供殡服,则子麻弁绖、疏衰、菲、杖。(棺柩未安,不忍成服于外也。布弁如爵弁,而用布也。杖者,为己病。)入自阙,升自西阶。(阙谓毁宗也。柩毁宗而入异于生。)如小敛,则子免而从柩,入自门,升自阼阶。君、大夫、士,一节也。"

  又《杂记》曰:恤由之丧,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《士丧礼》,《士丧礼》於是存乎书。

  又曰:士之子为大夫,父母弗能主也,使其子主之。无子则为之置后。凡主兄弟之丧,虽疏亦虞。(丧事虞祔乃毕。)

  又《杂记下》曰:姑姊妹其夫死,而夫党无兄弟,使夫之族人主丧,妻之党虽亲不主。(此谓姑姊妹无子寡死。)而夫若无族矣,则前后家、东西家;无有,则里尹主之。

  又曰:或问於曾子曰:"夫既遣而包其馀,犹既食而裹其馀乎?"(言遣既郑而又包之,是与食于人已而裹其馀将去何异。君子宁为是乎?言伤廉也。)曾子曰:"吾子不见大飨乎?夫大飨既飨,卷三牲之俎,归于宾馆。父母而宾客之,所以为哀也。"

  又《丧服小记》曰:大夫不主士之丧,(士之丧虽无主,不敢摄大夫以为主。)士不摄大夫,惟宗子。

  又《丧大记》曰:疾病,外内皆扫,(为宾客将来问疾也。疾困曰病也。)君、大夫彻县,士去琴瑟。寝东首於北牖下,(谓君来视之时也。病者居北牖下。)废床,彻亵衣,加新衣,体一人,(人始生在地,去床,庶几气生也。彻亵衣,则所加者朝服也。)男女改服,属纩,以俟绝气。惟哭先复,复而后行死事。君设大槃,造冰焉;大夫设夷盘,造冰焉;士并瓦盘,无冰。设床襢第,有枕,唅一床,袭一床,迁尸于堂又一床,皆有枕席。君、大夫、士一也。始死,迁尸于床,幠用敛衾,去死衣。小臣楔齿用角柶,缀足用燕几。君、大夫、士一也。管人汲,授御者,御者差沐于堂上。君沐粱,大夫沐稷,士沐粱。甸人为垼于西墙下,陶人出重鬲,管人受沐,乃煮之。甸人取所彻庙之西北厞薪,用爨之。管人授御者沐,乃沐。用瓦盘,挋用巾,如他日。小臣爪手剪发。濡濯弃于坎。

  又《三年问》曰:"三年之丧何也。"曰:"称情而立文,因以饰群,别亲疏贵贱之节,而弗可损益也。故曰无易之道也。"(称其情而立文,称人情之轻重而制其礼也。群谓亲之党也。无易犹不易也。)创钜者其日久,痛甚者其愈迟。三年者,称情而立文,所以为至痛极也。

  又曰:"然则何以至期也?"(言三年之义如此,则何以有降至於期也。期者谓为人后者父在为母也。)曰:"至亲以期断。"(言服之正,虽至亲皆期而除也。)"是何也?"(问服断於期之义也。)曰:"天地则已易矣,四时则已变矣,其在天地之中者,莫不更始焉。是以象之也。"(法此变易,可以期也。)"然则何以三年也?"(言法此变易可以期,何以乃三年为。)曰:"加隆焉尔也,焉使倍之,故再期也。"(言於父母加隆其恩,使倍期也。下焉犹然。)"由九月以下,何也?"曰:"焉使弗及也。"(言使其恩不若父母。)故三年以为隆,緦、小功以为杀,期九月为间。上取象於天,下取法於地,中取则於人,人之所以群居,和壹之理尽矣。(取象於天地谓法其变易也。自三年以至緦,皆岁时之数也。言既象天地,又足以尽人聚居,纯厚之恩也。)

  《左传·哀下》曰:越围吴,赵孟降於丧食,(赵孟,襄子无恤,时有父简子丧。)楚隆曰:"三年之丧,亲昵之极也。主又降之,无乃有故乎?"(楚隆,襄子家臣。)赵孟曰:"黄池之役,先主与吴王有质,曰:'好恶同之。'今越围吴,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,(嗣子,襄子自谓,欲敌越救吴。)非晋之所能及也。吾是以为降。"

  《论语·阳货》曰:宰我问:"三年之丧期已久矣。君子三年不为礼,礼必坏;三年不为乐,乐必崩。旧穀既没,新穀既升,钻燧改火,其可已矣。"子曰:"食夫稻,衣夫锦,於女安乎?"曰:"安。""女安,则为之。夫君子之居丧,食旨不甘,闻乐不乐,居处不安。故不为也。今女安,则为之。"宰我出。子曰:"予之不仁也。子生三年,然后免於父母之怀。夫三年之丧,天下之通丧也。予也有三年之爱於其父母乎?"(言子之於父母,欲报之恩,昊天罔极。而予也有三年之爱乎?)

  《孝经援神契》曰:丧不过三年,以期;增倍五五二十五月。义断仁,(期,十二月也。再期,二十五月也。言期增倍则可矣。复云二十五月者,容有闰,故曰期而后三十五月也。《春秋》曰:闰月葬,斋,景公看数闰也。)示民有终,缘丧绝惰。(再期,万物再终,丧者弥远。远追慕杀,故因杀以绝。)

  《家语》曰:孔子在卫,司徒敬子卒,夫子吊焉。主人不哀,夫子哭,不尽声而退。蘧伯玉谓孔子曰:"卫国鄙俗,不习丧礼,烦吾子辱相焉。"孔子许之。掘中霤而浴,(中霤,室中。)毁灶以缀足,袭尸於床。及葬,毁宗葛行,(明不复有事于此。缀足,欲令不解戾也。毁宗庙之门,西而出行。神之位在庙门之外。)出于大门。及墓,男子西面,妇人东面。既封,而归,殷道也。孔子行之。子游问曰:"君子行礼,不求变俗,夫子变之矣。"孔子曰:"非此之谓也。丧事则从其质而已矣。"

  又曰:孔子之丧,公西赤掌葬焉。唅以蔬米三具,(蔬米,粳米也。《礼记》曰"嘉蔬"。)袭衣十有一,称加朝服一,冠章甫之冠,佩象环,径五寸,而綦组绶。(綦,杂色也。)桐棺四寸,柏椁五寸,饰桐<疒啬>,置翣、设披,周也;设崇,殷也;绸练、设旐,夏也。(按柩行夹,引棺者也。崇牙,旌旗节也。绸练,旌旗之□葬乘车所建也。旌旗之旒,縿缁布广充幅长寻曰旐也。)兼用三王之礼,所以尊师,且备古也。

  《续汉书·礼仪志》曰:登遐,皇后诏三公典丧事。百官皆衣白单衣,白帻冠。闭城门、宫门。近臣中黄门持兵,虎贲、羽林郎、中署皆严宿卫。官府各警,北军五校绕宫屯兵,黄门令、尚书、御史、遏者昼夜行陈三公所,手足色肤如礼。皇后、皇太子哭踊如礼,沐浴如礼。守宫令兼东园匠将女执事,黄绵、缇缯、金缕、玉押柙如故事。饭含珠玉如礼,冰盘如礼。百官哭临殿下。是日夜,下竹使符到,皆伏哭尽哀。小敛如礼。东园匠、考工合东园秘器,表里洞赤,文画日、月、乌、龟、龙、虎、连璧、偃明如故事。大敛於两楹之间。

  干宝《晋记》曰:大鸿胪郑默有母丧,既葬,有司依常还摄职。默固陈,执久,乃许之。於是定令,听大臣得终丧焉。

  《宋书·礼志》曰:郑玄《丧制》:二十七月而终。学者多云得礼。晋初用王肃议,祥禫共月,遂以为制。江左以来,惟晋朝施用,缙绅之士犹多尊玄议。

  《齐书》曰:皇太子妃薨,左卫将军沈文季经为宫臣,未详服不。正俭议曰:"汉魏已来,宫僚先备臣隶之节,具体在三。存既尽敬,亡岂无服。昔庾翼丧妻,王允、滕含犹谓府吏宜有小君之服,况臣节之重,宜依旧君之妻,齐衰,三月而除。"

  《后周书》曰:葬文宣后叱奴氏於永固陵。帝袒跣至陵所,诏曰:"齐斩之情,经籍彝训,近代沿革,遂亡斯礼。伏奉遗令,既葬便除,攀慕几筵,情实未忍。三年之丧,达於天子,古今无易之道,王者之所常行。但时有未谐,不得全制,军国务重,庶目听朝,縗麻之节,苫庐之礼,率遵前典,以申罔极。百寮以下,宜依遗令。"公卿上表固请俯就权制,过葬即吉。帝不许,引古礼答之,群臣乃止。於是,遂申三年之制。五服之内,亦令依礼。

  《冲波传》曰:宰我谓:"三年之丧,日月既周,星辰既更,衣裳既造,百鸟既变,万物既易,黍稷既生,朽者既枯,於期可矣。"颜渊曰:"人知其一,莫知其他。俱知暴虎,不知凭河。鹿生三年,其角乃堕;子生三年,而离父母之怀。子虽美辩,岂能破尧舜之法,改禹汤之典,更圣人之文,除周公之礼。改三年之丧,不亦难哉!父母者天地,天崩地坏,三年不亦宜乎?"

  《荀氏家传》曰:荀爽对策曰:"臣闻火生於木,故其德孝。汉之谥帝称孝,其义取此也。故汉制天下皆诵《孝经》,选吏则举孝廉,盖以孝务也。夫丧亲,自尽孝之终也。今二千石不得行三年丧,非所以崇孝道而称火德也。顷者汉嗣数乏,枝叶不繁,其咎未必不由此。往者文帝劳谦自约,行过于俭,故有遗诏,以日易月。此所谓夷惠激俗,当身而已,贯万世为后嗣法者也。"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